滴滴快的合并是不是垄断、火车票该不该涨价等的正确经济学答案在这里
答者:@眼镜起雾侠(人文经济学会特约研究员)
问:眼镜起雾侠你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再次与你聊聊有关经济学的相关话题。
答:你好!很高兴能够和你还有大家分享一些看法。
问:我想最近大家首先注意到的就是关于“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合并问题,请问你有关注吗?能不能简单地评论一下?
答:我注意到了这个消息。当然,也读了一些相关的评论文章。说到公司的拆分与合并,其实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的经济学知识或者理论就是垄断与反垄断。正如许多经济学者在各个场合上强调的那样,关于垄断问题我们最需要关心的是行业的准入是否自由,大门是否开放,行业是否有行政上的准入门槛,比如经营牌照,准入许可等等。
那从我们目前看到的消息来说,滴滴和快的的合并并没有对移动用车行业的门槛有什么影响。从基本的经济理论上来说,只要行业大门是开放的,是自由准入的,无论现存的公司规模多大,市场占有率多高,他依然是处于竞争状态的。比如我们看到腾讯的QQ在几年前几乎占据了即时通讯的所有市场,然而这却没有阻止腾讯公司继续推出他们的新产品,比如现在同样占有高市场份额的微信。甚至可以说,微信与QQ在腾讯公司自己的眼中是一个比较两难的选择,二者在产品上是属于较为同质的产品,会互相侵蚀市场占有。然而我们看到的情况是目前微信的成功和QQ的逐渐淘汰。造成这样结果的是消费者的选择,既然是消费者的自由选择,那就是对消费者有利的。一些经济理论认为“高市场占有率的必然结果是消费者利益受损”是站不住脚的,只要行业准入是开放的,高市场占有率说明消费者都喜欢这件产品,这怎么能说是消费者的利益受损呢?
另一个问题其实与我们正在说的滴滴与快的合并的问题联系的更加紧密,那就是现在产业经济学中经常提的价格问题。在目前的产业经济学研究垄断问题的领域中,一般把企业具有垄断嫌疑的定价策略分为三种:一,定价比其竞争对手低——掠夺性定价,即试图以短期的亏损,或者说“倒贴”来“掠夺”市场占有,在国际贸易市场上一般被称作“出口补贴”或者“倾销”;二,定价比其竞争对手高——垄断性定价,即高定价说明你具有非同寻常的市场力量,或者说高定价说明你已经在这个市场中是处于一种垄断地位,不然你的定价也不会如此高;三,定价与竞争对手一致——合谋,即怀疑你是否与竞争对手串通,从而实施类似垄断的企业定价行为,比如限制产量等等。
其实我们仔细一想便不难发现,这种分析框架是非常有问题的,因为你无论是定价比别人低还是比别人高,甚至是与别人一致,你都可以“被怀疑”。我们说法律是用来约束行为的,即你干了就是犯罪,没干就是清白,很多时候关于垄断的价格调查是无论你干没干,怎么干,都是有问题的,所以反垄断法很多时候就像是一个可以被政府随时拿来使用的工具。
问: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最近发生的高通反垄断罚款问题?
答:是的。不过高通的案子如果我们更深入探究的话,需要讨论一下关于专利法的问题。我在这里不深入。
经济学领域中,有许多讽刺产业经济学的笑话,因为产业经济学几乎只关心什么样的定价是有问题的,却几乎没有一个产业经济学家可以回答出什么样的定价策略是没问题的。
所以只要市场的大门是敞开的,如何针对自己的产品定价是企业家自己的事,嫌企业定价太高,消费者有权利不购买,甚至消费者可以自己选择进入这个行业进行创业,市场上没有人有义务在你能接受的价格上为你提供商品或者服务。
所以,我说这么多的目的是让大家不要认为滴滴和快的合并了,甚至在之后打车优惠没有这么猛烈而感到这是“市场的失败”。市场本身不会有什么成功和失败,只有市场参与的个体,比如企业家才有成败,在自由市场中,所有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有人逃脱了自己的责任或者推卸了自己的责任,这是法制的失败,不是市场的失灵。也许滴滴快的合并了以后你会认为他们提供的服务不好,没问题啊,你完全可以成立一家公司来与他们竞争,做的比他们更好,这才是自由市场的魅 力。
问:最近还有一个传言是关于联通和移动的。有传言说这两家公司也准备进行合并,请问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答:据我所知,关于联通和移动的合并问题,官方已经出来辟谣了。不过我想提的一点是,半年前深圳市政府也针对汽车限购问题进行过辟谣,而结果如何,我这里也就不多说了。
关于联通和移动,这个问题与滴滴和快的的问题不同。甚至可以说有很大的区别。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电信行业与移动用车行业的不同。我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我国的电信行业大门并不是自由准入的,进入这个行业或者甚至发展某项业务都需要政府授予的牌照。如果你的问题是问我支不支持联通移动的合并,我想这个问题我无法基于一个经济学的视角来回答。因为这好比问一个数学家:请你基于数学的视角来回答一下是红色的皮球和黄色的皮球哪个更好看?我的意思是,这不是经济学该回答的问题。
问:那经济学该回答什么问题?
答:关于这点我恐怕与许多所谓的市场派学者的观点不同。
经济学的分析是定性的逻辑演绎,而不做定量的预测或者统计。所以如果基于经济学的视角,经济学者不仅不该关心联通与移动的合并问题,其也一样应该在滴滴与快的的合并问题上保持中立,需要强调的是:合并与否是企业家该关心的事情。经济学关心的是行业的准入问题,只要行业是自由准入的,如何合并、拆分、定价都属于企业家自己该操心的内容。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同一个市场派的学者在面对联通移动,甚至之前的南北车合并问题的时候,态度与面对滴滴快的问题的时候完全不同,甚至完全相反。他自己甚至有可能都没有发现这点,事实上是他的着力点有问题,经济分析有自己的范畴,超越了自己的范畴就是滥用经济学了。所以在我们说的这个问题上,我一直在强调经济学的目标是市场的自由度,市场的门槛,行业的准入,而不是试图回答支不支持公司的拆分或者合并。
其实关于这点,尤其是价格和货币问题上,许多所谓的市场派学者是迷失的。
问:哦?请你详细地谈一下好吗?
答:最典型的就是“排队”的问题。
问:是指类似地铁涨价一类的问题吗?
答:是的,差不多。
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认为许多支持自由市场的经济学者是不合格的。其不合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就是关于目的的问题。关于地铁票价的高低,一直是媒体上被争论得最激烈的话题之一。许多所谓的市场派学者经常在各个场合和文章中阐述的一种观点是:“既然是自由市场的支持者,那就应该支持地铁票价上涨。”这样的观点都普遍带着同样的一种目的,即试图改善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但很令人难堪的是,这种试图用涨价手段来改善效率的方式事实上是反对自由市场的。真正的“支持自由市场”,是价格的自由浮动,而价格的真正自由浮动,依靠的是有效的私有制。
单纯地利用价格来出清市场,以试图达到市场的最高效,事实上是一些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背景的经济学家们的努力方向。从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起,许多有这类理想的经济学家,例如波兰经济学家奥斯卡·兰格、美国社会主义经济学家弗莱德·泰勒等等,都试图利用中央计划的经济计算委员会来实行强制的价格浮动来更高效地使市场出清,即把消灭排队,或者说消灭过剩与短缺,当作唯一的经济目的。
著名的奥地利经济学家哈耶克在与上述阵营的学者发生过长时间的著名大论战。哈耶克的主要论点是,计划经济委员会因为知识缺失的问题,注定无法准确计算市场的价格。而我在这里想谈的是另外一个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米塞斯的观点,即计划经济的问题是财产权的问题。
如果你问一个“市场派学者”:“你看海底捞也整天排队,它该涨价吗?”我想大多数这类的学者都是:“那是海底捞老板的事,与我无关。”也就是说,他们在面对私人提供商品或服务时的排队问题是保持中立的。然而有意思的是,他们在面对政府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时,态度却来了个大转弯。这中间的诡异就在于,为什么私人的排队可以存在,政府的排队就该利用提高价格消灭?
问:因为排队有损效率啊!
答:你的这个观点很普遍。也就是说,这中间一个被忽视的问题事实上是,这些支持涨价的学者隐含了一个设想,即认为政府在提供商品和服务时的排队是没价值的,甚至会带来负的效用,说的更加直接一些就是“有损效率”。而似乎他们都无法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来解释为何基于经济学的功利分析视角,私人的排队不是在损害效率,不该被消灭。
排队并不是绝对毫无价值的。打个比方:我们在选择没有吃过的餐馆的时候,当然会参考餐馆里的人数。每个人的目的都不相同,一个急着赶飞机的人可能不在乎餐馆的口味,从而选择一个人少的餐馆;一个无所事事的吃货,也许会倾向选择一个排长龙的餐馆来试试口味,而对这个吃货来说,排队就是整个消费过程必不可少的内容。
在政府提供的服务与商品这个问题上,基于经济学的视角,我们该回答的是为何应该私有化生产资料或私有化这些服务的提供商。经济学者应该就私有化问题进行表态。而价格只是一个结果,并不是一个目的。私有化完成后的市场价格有可能比现存的价格还要低。再强调一次:价格的最终形成只是一个结果,而不是目的。设定不合理价格的企业家会被淘汰,自由市场有自己的一套淘汰机制。
如果这类“涨价派的学者”是试图利用价格作为手段来达到解决拥挤问题的目的,那便掉进了定量分析的陷进。我们不妨问:“请问涨价需要涨到多少才能解决拥挤问题呢?”是否拥挤本身就是一个有主观成分的感受,再加上“涨价多少”这个问题在“公共服务”的体系中就是一个计划经济的思维,或者说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就成为了兰格和泰勒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门徒。计划经济的问题不是出在“计划”本身,你当然可以和有权针对你自己的财产进行计划,计划经济的问题是“谁为谁计划”,是你自己为你自己计划?还是别人为你计划?计划经济往往是由一部分人强制计划整个国家。
我们再来看看提供服务本身的目的。这种目的基本上有二种:一,福利,即让穷人也享受服务;二,利润最大化,即私有企业的目的。针对这二种目的,“涨价派”的思维也是混乱的。经济学是关于手段和目的之关系的学科,即回答选取的手段是否能达到目的,以及采取的手段带来的看得见与看不见的结果。“涨价”作为一种手段,其即不符合第一种目的,即涨价只会让更多穷人承受更高的成本;也不符合第二种目的,即为了达到第二种目的正确的手段应当是私有化。
所以,和我们之前谈的问题一样,真正的自由市场派的学者,应该在价格问题上保持中立,不管是针对私有的,还是公有的。其真正该关心的问题是私有制与公有制之争。而所谓支持自由市场,就必须支持私有制。市场是什么?市场的基础是私有财产和契约。市场是一个过程,一个交换的过程,交换什么?交换你的私有财产以及签订契约。在我看来,私有制,法制,市场,其实是同一个概念的三种不同表述方式。
问:谢谢你的耐心回答,因为时间问题,今天先和你聊到这里,谢谢!
答:谢谢!